前言

今天这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设计知识树:排版设计。四大排版原则只剩「对比」原则,本文来为你介绍介绍。

对比

对比其实就是差异化。人类对差异很敏感,这是进化中形成的生存机制,一个原始人会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居住环境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对比吃了某种食物前后的身体反应来判断是否有毒。

对比越大,越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一群体型差不多的人潮中,突然出现一个特别高大的大个儿,你的目光一定会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白天鹅群中的黑天鹅格外醒目: 对比是视觉设计中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没有对比或对比不明显,画面就会平平无奇,无法抓住用户的眼球。你看,下面哪张海报更有意思一些呢? 除了形成视觉冲击力之外,对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之前反复提到的----建立信息层级。有了对比,才谈得上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对比的类型

从上一节课其实可以感知到,万物皆可对比。设计中的对比技巧自然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大小、形状、颜色、纹理、位置、方向等等,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4种直观简单的对比方法。

1.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的目的是第一时间聚焦到重点信息----形成对比的物体上,大小对比需要明显的差异。左图大大的"月亮"和小小的"骑自行车的人"之间强烈的冲突,反而让人注意到小人物。右图放大局部而缩小整体,突出的是人物关系。 大小对比的方法是先打散内容,然后把重点信息提炼出来,放大展示。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2. 颜色对比

所有的颜色属性都能拿来对比,比如:色相、明暗度、显色度、冷暖感......下面三幅图都包含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通过色彩比例的搭配,视线更能聚焦起来。 还是这个例子,冷色背景下用暖橙色突出重点,不仅形成强调,还能营造温暖的感觉。

3.疏密对比

文字是稀疏更顺眼,还是密集更顺眼呢?其实过于疏和过于密都不合适,但是总的来说,太密集给人带来的不适感是更强烈的,所以多数情况下,主题内容相对稀疏,次要内容相对密集,比如下面两张图。 运用疏密对比重新设计上面的案例,可以明显感觉到更具有呼吸感,留白的增多也让其看起来更高级。 再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这样的疏密对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设计问题。

4.虚实对比

自然环境中的前后景同时也带来虚实感。在人眼中,过于靠近和过于远离的东西都是发虚的,处于中间的事物才是轮廓清晰的。这种对比常常被用在设计中,虚的内容主要烘托氛围,实的内容才是信息主体。左图除了主体人物外其他都是虚的,令杂乱的画面呈现出秩序感。右上前景是虚的,说明离视线很近,用户会自然的通过这个视角来看画面。右下图中运动物体是虚的,静止物体是实的,这种"真实感"也会将人带入画面。 当然,也有一些别的东西能带来虚幻的感觉,比如毛玻璃、沙尘、雾、光等,我们也可以巧妙地模拟这些效果。 增加虚实对比就像添加调味品,经常能使设计变得有趣,或者可以烘托画面气氛,从而更加吸引人。

总结

本文介绍了「对比」为什么会成为排版非常重要的原则,它的两个主要作用是:形成视觉冲击力 和 建立信息层级。接着讲述了4种对比技巧,同时还列举来一些案例。最后留个小作业,下面这张图运用了哪些对比呢?答案可以是上面说到的,也可以不是,开动你的小脑袋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