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个五毛钱的,关于我的设计观
前言
今天写这个,主要是因为看到了一位读者(好像是一名安卓开发工程师)的评论,其中涉及到两张图片,稍后再说。
虽然我觉得这位读者说的最后一句话很有道理(haha),但是恕本人愚钝,其实我没有很明白您的意图。就像之前说过的,如果我不了解某个人做某件事的目的,那么我无法给出实质性的意见,所以今天只是想聊聊我对设计的了解和观念。
审美没有统一标准
标题这句话我想大家都懂,但也许只有设计师才有足够深刻的体会。聊这个之前,您可以看看下面两组插画,你觉得哪个好看? 要我说啊,虽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风格,但是我真心觉得都挺好看。所以你看,世间之美千千万,且不说一千个用户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连一个人都会喜欢多种风格。因此,我从来不去纠结为什么会产生美丑这种感觉,也不会觉得设计这玩意儿有多神秘,而是在看到美的事物之时,去思考是什么让这个东西好看,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技巧。
审美很多元,用对是关键
还是拿上面两张图来说吧,虽然我认为都好看,但是如果要放在我司的 app(金融类)上,我大概率会选择后者的风格,或者去找更合适的。 对于 UI 界面也是如此,风格也是多元的。从这位读者提供的两张图片来看,他喜欢的应该是简约风。的确,这是现在大众普遍偏好的一类,大卡片+弥散投影为主的视觉风格,既能把层级拉开,又能给予画面合适的留白,用户的视线能得到呼吸空间。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日记应用来说,这样的风格是完全 match 的。 不过,你可能发现有些类型的 app 很少有这样的风格,比如我常说的电商 app,下图一这个算是好看的了,但多数都是图二这种。这是因为电商 app 包含的东西多而杂,为了刺激消费,大家会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放在有限的屏幕内,也几乎不会使用素净的颜色。图一 app 因为走的是小众精品路线,所以这种风格也 ok。
好看只是优秀设计的一部分
设计师也分很多类,除了大家知道的 UI 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之外,还有运营设计师、动画设计师、插画师、原画设计师、品牌设计师...... 我本人的岗位是交互设计师,但是也需要做 UI 的工作,甚至要画插画、做动效。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刚好碰到一个处女座的 iOS 开发,所以总是被各种要求要考虑适配问题、考虑点击区域、考虑全面逻辑......渐渐地,我开始明白优秀的设计只是有好看的界面远远不够,合理的交互逻辑和舒适的用户体验才是决定产品好坏的关键。 我尝试使用了那位留言读者欣赏的 app(没有收到什么广告费,所以我就不说名字了😏),1分钟内我能知道如何操作,5分钟内我就能整理出主要的信息框架(如下图)。使用这样的 app,用户几乎可以无脑操作,因此体验会很顺滑,整体感觉更加分。 可能你要问,这和设计有什么关系呢?就拿首页卡片上的「更多」icon 来说吧,你想过为什么这个操作不是用「换肤」icon 或者「换肤」两个字表示?为什么点击之后的底部弹窗是不贴屏幕边缘的?
日记作为承载心情、感受、记忆的"容器",用户一般会用心装饰,而这只是针对月度日记本的一种功能,未来可能会将其他操作收入「更多」之中,不直接使用「换肤」可以扩容。弹窗不贴边,却紧挨着两侧的卡片边缘,用以表明弹窗内的操作只针对中间的卡片。 通过这样一个例子,你应该知道设计不应该只负责"貌美如花"了。所谓"好看",只是表现层的优秀,而整个设计的优秀需要依赖更深层次的能力。
如何提升设计能力
说了这么一通,那么如何提升设计能力呢?我想从三个维度来聊聊我的经验(主要针对 UI 设计)。
提升审美能力
中国人的审美能力普遍是不太高的,这从我们身边的各种店面装潢、国内外 app 的整体水平等各处都能看出来。不过,审美是可以培养的,提升方法就是多看好的摄影作品、多看优秀设计。哪怕是不加思索的看,也是可以的,重点在于多和优秀。 我猜我的多数读者,尤其是工程师,平时买东西都是走简单粗暴时间短、最好不要自己管的路线,但如果真的想要提升设计的话,下次请多逛一逛。你需要的网上资源可以从我之前写的文章《我的野蛮生长》 最后找到。
提升视觉设计能力
我觉得必备的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基础构图(景深、透视等)、色彩、排版、字体,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可以专注学习这几个方面。 先自夸一波,我的专栏是计划先介绍这几部分的,所以可以持续关注。上面的链接文章内也有相应的推荐,另外推荐两套自己确实看过,觉得挺好的书:《零基础学UI》《设计入门教室》。
提升交互设计能力
这里要先和大家说,不是所有的设计作品都是线上版的,比如 dribbble 上许多作品是设计师做的「概念稿」,虽然看着很漂亮,但是可能根本无法落地。提升交互能力最好的方式是思考线上 app 设计的交互细节,多问为什么,锻炼自己"找茬"和"发现美"的眼睛。 要实际做项目的话,还需要多研究研究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和 Material Design。
最后
不知道是否回答了读者的问题,但我尽可能地说出来自己对于设计本身的体会。如需进一步探讨,可以继续留言继续聊,就是有可能无法及时回复。最后,祝大家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