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科技的肩膀上
前言
今天说个题外话,原因是上周六有幸听了王煜全老师的前哨大会的现场。我绝对不是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也不是王老师的粉,在这里只想谈一下作为"俗人"的感触。感兴趣的话,可以读文字版:《王煜全前哨大会2万字演讲:传统产业,要非常小心》。
关心科技实际是关心未来
大家都只关心明天下不下雨,但却忘记了关心未来会进入什么季节。
这是"游侠"凯文·凯利在一次中国接受采访中说的话,实际上,我觉得只关心今天下不下雨比关心明天的人还要多得多。这简单一句话,王老师借以说明的是视野、认知带来的差异。
看下面这条 Gartner 曲线,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在产生之初,不会为人所知。但一段时间后会掀起一阵热潮。随着时间流逝,这个概念的热度会慢慢退却,直到与之相关的产品出现在视野中,大众才再次成为这项科技的参与者。
大多数人是在产品面市后才开始想着以此谋利,但是科技都已经成为产品了,说明什么?说明相关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也已经有先行者走在最前面了。此时才注意到它,那你大概率就成了"只关心明天下不下雨"的人。
当你关注下一个发财机会在哪的时候,可能已经失去了更大的机会。
所以上第一波船的人,除了讨论眼前,还一定关注背后的机理,从中判断出科技和市场的长期趋势。趋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价值,看到趋势其实是未来的方向,而未来的方向需要在科技中摸索。
仔细一想,这道理不难理解,普通大众也与此息息相关。在1992年第一台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世界上财富最多、地位最高的人也只能用上功能机,可如今,任何人都可能用上智能机,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一个例子不够,还有历史上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现与相关发明......人类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进步都由科技驱动。如果我们要进步,便不得不关心科技。
我们每个人的第一个概念是什么?要去学习,要去改变,因为这是责任。
万物互联
无论是拜腾的汽车,还是可折叠的电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人性化。这种"人性化"不是越来越像人,而是越来越懂人。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能帮你做一些缺乏创意的工作,让你更好地享受生活本身。
我认为应该有一种思维,重复性的工作应该交给机器人来做,我们做创造性的工作。

不少人唱衰人工智能,担心它们强大到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让人变得更懒惰等等。且不说目前的技术完全达不到令人忧心的地步,它们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你真的可以视而不见吗?
试着想象一下,你工作一天后,在踏进家门前,全智能洗衣机已经自己洗好了衣服,整齐地晾晒在衣架上;机器人大厨分析了你的身体数据,将营养又美味的晚餐备好放在餐桌上;自动空调根据你当前的体表温度,提前几分钟调节了整个房间的湿温......是不是光想想就美滋滋?在这样环境下,你是不是真的能够只是整天懒在沙发上无所事事?
人类是可以自定义未来的物种。
刚刚那副画面或许就是我们这代人能切身体会到的将来,智能家居产品可能都不需要遥控和按键,甚至不需要你的对话、你的出现,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你的手机或者智能手表,所有的终端产品都能自行操作而且成为一个系统----这就是万物互联的一种想象。
你自己家里的所有的智能家居,以前必须得和某个系统去对接,现在自己就形成一个系统。如果自己形成一个系统的话,它的智能程度就有可能能够迅速提升。 另一条非常有机会的路,就是做深度的对接,深度的融合,所有的智能系统能够对接到一个自己实现的智能平台上去,让智能的系统做深度融合。

万物互联可能还会引发一些更有趣的反应。比如通过与手机互联,玻璃、镜子都能成为电影银幕,那时你的家里也许没有电视机。再比如,脑机互联能把你脑子里想象的物体通过 VR 实时显示在公司的地板上。那样的一个世界,一定是充满创意而且高效的,每一个角落都不同。
万物互联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用户的每一个系统都能够自动智能化地互动连接起来,产生数据,经过训练,使得这个系统本身更加智能化。
站到潮头看创新
听完会之后,发现关心科技也不是件多么高大上的事情。参与科技浪潮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不一定要做创新,还能做拥抱创新的超级用户、代言人和支持者。
我作为设计师,可能最应该关心的就是未来会流行的应用技术,是语音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甚至是5D 空间、皮肤交互、全智能感应等等,来判断自己需要进修的是交互动效、3D 建模还是研究用户心理。而如果我是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我需要关心人工智能、新材料,来思考未来我要如何利用科技实现产能转型、如何安置因为机器高效生产而不得不下岗的工人。如果我是交警,我可能关心自动驾驶、新能源,来想象未来如何给这些不需要人就可以自己跑的汽车制定交通规则......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条件,我们也可以缔造或者帮助科技创新。
当王煜全老师讲到"个人创意者的崛起"的时候,我想起了很多年少时做的"梦"。魔方达人把兴趣做成产品,爱音乐的人做出乐器应用,在沙滩上拾瓶子的"阿婆"申请了自己的专利。我们如果有梦想,即使平凡地生活着,也不应磨灭心中创造不平凡的想象。当某一天能做更多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格局还应该更加开阔一些,去成就其他创新者的成功。
只要你早一天训练,别人就很难追上你。所以抢先掌握数据,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不论你喜不喜欢,该来的未来一定会来,现在任何的 steady 在以后都可能成为 possible。你的视野和格局、对新科技的掌握能决定当重复工作、简单脑力工作被科技代替的时候,你是成为了更多人的指引者还是被趋势裹挟的被动者。
我们都知道,变化才是规律,只有拥抱变化,才有可能找到解。
千万不要看轻一些"怪人",说不定走着走着,他们就成了下一个让你"高攀不起"的人。千万不要扼杀内心的"小火苗",勇敢去尝试新鲜事,它们也许就能和你来一场完美邂逅。最后把王老师演讲中的一句话送予各位:
Image the impossible 想象不可能

图片部分源自网络